新闻与传播学院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管理 >> 研究生教育 >> 教学管理 >> 正文
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文章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24-03-13 11:28 点击数:

新闻与传播硕士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及基本要求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在“创(创造思维)、财(财经知识)、文(文笔写作)、技(传播技能)”等方面具有较强能力,能够培养出在各类媒体从事新闻实务以及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新闻宣传与管理的高素质、应用型、国际化的专业人才。

具体要求为:

1)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人文情怀、道德品质、协作意识以及健康的体魄;

2)具备多学科知识背景与综合思维能力;

3)掌握新闻传播学基本理论、财经理论和实务知识,熟悉中外新闻事业的发展历史,了解中国国情及与新闻传播相关的法律与政策,熟练地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坚守职业伦理道德;

4)具有从事高层次新闻管理工作所必须的国际视野、战略思维和领导潜质;

5)熟练地掌握和运用一门外语。

二、研究方向

财经新闻

三、学制与学分

全日制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其中理论学习2年,社会实践及毕业论文写作1年。

实行学分制,研究生在学位论文答辩前必须修满所在学科专业所规定的总学分。总学分不少于49学分,课程分为学位公共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和必修环节。其中学位公共课6学分,专业必修课19学分,专业选修课14学分,公共选修课6学分,必修环节4学分。

四、培养方式

1.以课程教学为主,兼有案例分析、专题讲座、技术操作、模拟演练、现场实习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教学过程密切联系我国新闻传播业和国际同行业的实际问题,教学内容重视基本理论及实际应用,注重对学生新闻与传播实务能力的培养。同时,根据培养单位的学科优势,在全面提升学生新闻传播能力的同时,对学生进行特色培养,培养学生的职业竞争力。

2.加强新闻传播院校与新闻传播实务单位及管理部门的联系和交流,聘请新闻与传播实践单位的专家和相关部门的管理者参与研究生教学及培养。实行指导教师和导师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指导教师以师生互选方式确定,负责研究生培养全过程,帮助学生选择并确定研究课题,制定学习计划;导师组以指导教师为主,由3-5人组成,发挥集体培养的优势,拓展学生知识面和研究视野。

3.课程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形式,重在考察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加强实践环节培养。充分利用实习基地资源,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保证研究生在学期间的实习实践累计达到6个月以上。

5.注重职业道德培养。

五、课程设置

1.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和学分的有关情况见附件一。

2.个人学习计划
研究生应在导师及导师组的指导下制定个人学习计划,根据个人兴趣及专长确定研究方向、拟定选课方案及未来的研究计划,并在第一学期末上交学院。

3.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
  研究生教学采用课堂教学、专题研讨、文献导读、专题讲座等多种方式,注重培养研究生自主学习、主动研究的学习习惯,提高研究生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
  课程采取笔试(开卷、闭卷均可)、课程作业、口试等方式进行期末考试,不同课程的成绩计分方式根据不同课程的特点分别由任课教师于每学期开学时设置,成绩均按百分制计算。

六、必修环节

1.德育专题,含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0.5学分,第1学期网课方式完成;要求研究生在学期间积极参加德育系列讲座,计0.5学分。

2.论文写作指导与学术规范,要求研究生在学期间积极参加有关论文写作指导与学术规范的专题报告,计1学分。

3.劳动实践,要求研究生参加公益劳动活动,计1学分。

4.专业实践,为拓宽研究生的视野,促进研究生主动关心和了解学科前沿的进展,本专业规定硕士生在学习期间必须进行专业实践活动,研究生可以根据本人研究方向、毕业论文选题自主落实实践单位,还可通过参加校内外导师所承担的相关课题或者调研项目开展专业实践等同时,鼓励研究生以自主创业为目标开展创业实践,累积时间一般不得少于6个月。学生应向导师提交实习报告,计1学分。

5.文献阅读

要求学生对培养方案中的所列必读书目进行阅读。书单详见附件二。

七、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选题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论文的内容应面向新闻传播业的实际问题,体现学生运用所学新闻传播理论及相关专业知识,综合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

八、学位授予

完成课程学习及实习实践环节等培养环节,取得规定学分,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者,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授予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

附件一

新闻与传播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表

新闻与传播学院

课程学分:49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开课学期

开课

单位

备注

1

2

3

4

必修课

学位公共课

MAST***82101

马克思主义与

社会科学方法论

1

18




马克思主义学院


MAST***82102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2

36





MAST****2103

第一外国语

3

54





公共外语部


专业必修课

ZB****2101

新闻传播学理论基础

2

36




新闻与传播学院


ZB****2102

新闻传播研究 方法

2

36





ZB****2103

新媒体研究 与应用

2

36





ZB****2104

媒介经营与管理

2

36





ZB****2105

中外新闻传播史

2

36





ZB****2106

经济系统论

3

54





ZB****2107

财经新闻概论

3

54





ZB****2108

经济学基础理论

2

36





ZB****2109

职业道德

与伦理教育

1

18





选修课

专业选修课

(至少选7门)

ZX91212101

财经新闻采访

与写作

2

36




新闻与传播学院


ZX91212102

媒体运营

2

36





ZX91212103

财经新闻选读

2

36





ZX91212104

新媒体传播

2

36




新闻与传播学院


ZX91212105

财经播音主持

2

36





ZX91212106

广告传播理论与应用

2

36





ZX91212107

文学修养

2

36





ZX91212108

财经评论员

教程

2

36





ZX91212109

财经新闻深度报道

2

36





ZX91212110

经济学前沿

问题

2

36





公共选修课身心健康教育模块

(至少选2学分)

GXK11082101

心理学专题

2

36

学期可选


GXK11112111

研究生体育课-健美操

2

36


GXK11112112

研究生体育课-瑜伽

2

36


GXK11112113

研究生体育课-乒乓球

2

36


GXK11112114

研究生体育课-羽毛球

2

36


GXK11112115

研究生体育课-网球

2

36


GXK11112116

研究生体育课-棒垒球

2

36


GXK11142108

压力与情绪

管理

2

36


XTGX202101

走进心理学

2

36


XTGX202102

研究生的压力应对

与健康心理

2

36


XTGX202103

运动与减脂

塑形

1

18

学期可选


XTGX202104

运动与体能

提升

1

18


公共选修课美育模块

(至少选2学分)

XTGX202105

审美的历程

2

36

学期可选


XTGX202106

不朽的艺术:走进大师

与经典

2

36


XTGX202107

生活、艺术与时尚:中国服饰七千年

2

36


XTGX202108

新闻摄影

2

36


XTGX202109

文物精品与

文化中国

2

36


公共选修课综合模块

(至少选2学分)

GXK11032102

多元统计分析与SPSS软件应用

2

36

学期可选


GXK11052106

博弈论入门

2

36


GXK11082103

研究生就业法律指导

2

36


GXK11082104

中国传统文化

2

36


GXK11082105

西方哲学概论

2

36


GXK11142107

企业伦理与社会责任

2

36


GXK11142109

领导力与管理沟通

2

36


GXK11202110

领导科学

2

36


XTGX202110

《资治通鉴》导读

2

36


必修环节

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

0.5

1学期网课方式完成

德育系列讲座

0.5

4学期结束前

论文写作指导与学术规范

1

5学期结束前

劳动实践

1

4学期初至学位论文送审前

毕业实习

1

学位论文答辩前

补修课

1. 传播学

2. 新闻写作

附件二

新闻与传播硕士研究生文献阅读

1)迈克尔·舒德森著,常江译:《发掘新闻:美国报业的社会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

2)约翰·杜翰姆·彼得斯著,邓建国译:《对空言说:传播的观念史》,上海译文出版社,2017年。

3)詹姆斯·凯瑞著,丁未译:《作为文化的传播:“媒介与社会”论文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年。

4)刘海龙著:《大众传播理论:范式与流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年

5)[美]约书亚·梅罗维茨著,肖志军译:《消失的地域: 电子媒介对社会行为的影响》,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年

6)陈力丹著:《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7)程曼丽,乔云霞著:《新闻传播学辞典》,新华出版社,2012年。

8)陈学明、吴松、远东编:《哈贝马斯论交往》,云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

9)[美]伊莱休·卡茨、保罗·F·拉扎斯菲尔德著,张宁、刘海龙译:《人际影响》,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 年。

10)文森特·莫斯可著:《传播政治经济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年。

11)李金銓著:《传播纵横:历史脉络与全球视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年。

12)张岱年,程宜山著:《中国文化精神》,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

13)单波,刘欣雅著:《国家形象与跨文化传播》,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年。

14)[美]拉里·A·萨莫瓦等著:《跨文化传播》,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

15)[英]亚当·斯密著:《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商务印书馆,2014年。

16)[美]保罗·萨缪尔森,威廉·诺德豪斯著:《经济学》,商务印书馆,2017年。 /[美]曼昆著:《经济学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2选1)

17)[英]约翰·梅纳德·凯恩斯著:《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商务印书馆,1999年。

18)[美]克里斯·劳什著:《15堂财经新闻写作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年。

19)[美]本·伯南克著:《金融的本质:伯南克四讲美联储》,中信出版社,2017年。

20)[美]弗雷德里克·S·米什金著:《货币金融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年。

21)[美]得·林奇著:《得·林奇的成功投资》,机械工业出版社,2018年。

22)[美]埃德温·勒菲弗著:《股票大作手回忆录》,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17年。

23)[美]托马斯·索维尔著:《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四川人民出版社,2018年。

 

 

学院电话:0431-84539567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净月大街3699号

 吉公网安备 22017202000216号 备案号:吉ICP备10200631号-2

学院微信公众平台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净月大街3699号
吉林财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8